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山东高考 > 文章正文
 
山东卷考试说明课题组解答高考到底能不能考学生能力
2006-12-27 15:37:1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字体:小 大】

高考到底能不能考学生能力

作者:宋全政 孙军
 
  一般人看来,高考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考的是智力,难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似乎高考与能力考查背道而驰。本报记者专访2007年山东卷考试说明课题组。请看2007年山东高考方案是怎样考查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

  高考到底能不能考学生能力

  【本文关键点】创设一个个对学生来说是“新”的问题情景,设计既出乎“意料之外”(课本图文表述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范围内)的“新问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平稳过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这种性质上的特点表明,高中语文课程应该“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就选拔性考试而言,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又应从尽可能多的考查内容中体现出来。据此,在考查内容方面,山东省200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基本涵盖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目标要求和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内容的学习,获得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的发展;广大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语文学习的积累、感悟、理解、鉴赏、评价和表达在突出语文学科特点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理念和平稳过渡主要体现在试题的稳定性和变化性上。语文试题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必做题上,变化性主要体现在选做题的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上,选做题是二选一;选做题的阅读量、题目数量以及分值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对2007年山东省高考数学科目考试方案的把握主要体现在平稳过渡、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突出数学本质三个方面。

  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且新课程尚处于实验阶段,如选修系列3、选修系列4设计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还需要实践检验,所以与此相适应的高考改革也需要一个过程。实际上,近年来高考数学科目考试同其他科目考试一样,也在发生变化,而且高考改革的理念与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同时,我们还应当考虑到数学学科本身的稳定性和考生、社会对改革的承受能力。

  2007年的高考毕竟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因此本次考试也要尽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首先在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上要基于数学课程标准,而在具体试题设计上要尽量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突出数学本质既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数学学科的自身诉求。2007年的高考数学试题设计要突出能力立意,在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所掌握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考查考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考查考生灵活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主观试题分量提高语言测试效度

  与2006年高考英语试题相比,2007年试题结构的变化可概括为:一减、一增、三个微调。“一减”指取消了“短文改错”一题;“一增”指增加了“阅读表达”一题;“三个微调”指:调减了“完形填空”题的分值,由30分调为20分;调减了“阅读理解”题的阅读词数,减为1000词左右;调高了写作题的要求,字数增加至120-150词,内容增加开放性。2007年英语试题I卷(选择题)占105分,减少了10分;II卷(主观性试题)增至45分。

  增加主观性试题分量,适当减少试卷中选择题的分值,增加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灵活性题目的比重,有利于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减少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但考虑到答选择题的猜测因素,题目数量不宜太少,2007年试题结构仅进行小幅度的调整。

  增加II卷试题的比重和开放性,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和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是提高英语测试科学性的客观要求,而且随着评卷技术的改善(如网上阅卷),测试的信度不会因主观题的增加而受到明显影响。

  增加阅读表达题,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旨在加强对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起来考查,以提高语言能力测试的效度。

  考查信息加工能力超量给题限量选做

  2007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1模式,“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报考理工农医类、理科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参加理科综合考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分值为240分,考试分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大部分,尽可能反映新课标教学中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必考内容包括:物理:物理1、物理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化学: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生物:生物1、生物2、生物3,共十个模块。选考内容包括:物理: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化学: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生物:生物选修1、生物选修3,共八个模块。

  理科综合考试要求进一步重视对考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正确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各科目中文字、符号、图像(图表)、公式、模型等准确表达相关的科学信息;能鉴别和筛选试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正确建立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用于解答问题;能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中获得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储存或应用。

  创设“新”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山东省2007年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文综命题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作为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高考命题的一个基本底线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即让所有的考生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因此,这就决定了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文综高考命题,要广泛选取各个版本的教科书文本表述之外的有关材料(包括图文、表格等不同形式),创设一个个对学生来说是“新”的问题情景,设计既出乎“意料之外”(课本图文表述之外),但又尽在“情理之中”(即在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范围内)的“新问题”,以此来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为了突出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与引导,在命题指导思想中,最后还专门强调了“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意味着,试题对于考生的创新品质和研究性学习等能力要求,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渗透和体现。(本报记者 宋全政 孙军)

  ——【相关链接】 2007年山东高考方案——

  (一)科目设置

  2007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拟采用3+X+1模式,由山东省自主命题。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

  “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报考文史类、文科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文科综合的考试,报考理工农医类、理科艺术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理科综合的考试。

  “1”指基本能力测试,其内涵是指对新课程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考查。

  “基本能力”测试不是高中新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从相关学习领域、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所有考生都要参加基本能力测试。

  (二)考试时间与分值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数学: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外语: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文、理综合:考试时间各150分钟,分值各240分。
  基本能力: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以60%计入总分。
  总分:750分。

  (三)试卷结构及考查范围

  各科试卷分卷Ⅰ和卷Ⅱ,卷I是必做题,以选择题型呈现,主要考查必修内容;卷Ⅱ含必做题和选做题,以非选择题型呈现。必做题主要对应于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主要对应于课程标准中的部分选修模块的内容。

  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两种试卷。文科数学适用于文史方向,选修内容侧重系列1;理科数学适用于理工方向,选修内容侧重系列2。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